【螳臂当车什么意思】“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人间世》。原意是指螳螂举起它的手臂去阻挡车子,比喻不自量力、以弱抗强,最终注定失败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盲目自信、不知天高地厚,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螳臂当车 |
拼音 | táng bì dāng chē |
出处 | 《庄子·人间世》 |
释义 | 比喻不自量力,以弱抗强,注定失败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知难而退 |
二、成语故事
“螳臂当车”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意思是:你不知道螳螂吗?它愤怒地举起它的手臂去挡住车轮,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螳螂的无知与自负,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面对强大的力量时,如果缺乏自知之明,只会招致失败。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述一个人不自量力 | 他想挑战世界冠军,简直是螳臂当车。 |
批评盲目自信的行为 | 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你这是螳臂当车。 |
表达对失败者的同情 | 他虽努力,但终究是螳臂当车,难逃失败。 |
四、延伸理解
虽然“螳臂当车”多用于批评不自量力的行为,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引申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表达一种孤勇和坚持。不过,这种用法较为少见,且需结合具体语境。
五、总结
“螳臂当车”是一个具有强烈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人们要认清自身实力,避免盲目对抗强大的对手。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应理性分析,量力而行,而不是一味逞强。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知识整理,结合现代语言习惯进行通俗化表达,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