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经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仕途起伏、政治沉浮,同时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诗篇。
一、人生阶段总结
1. 早年成长(772–793)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他的家庭虽非显赫,但文化氛围浓厚,为他后来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科举入仕(793–800)
27岁中进士,之后进入仕途,开始担任地方官职,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民间疾苦。
3. 长安任职(800–815)
任左拾遗期间,他积极谏言,关注民生,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等,形成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4. 贬谪江州(815–818)
因直言敢谏,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段经历对他思想影响深远,也促使他更加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
5. 外放地方(818–846)
后来多次调任地方官,如杭州、苏州等地,他在任内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
6. 晚年归隐(846年去世)
晚年退居洛阳,过着闲适生活,但仍坚持诗歌创作,直至去世。
二、白居易一生经历简表
时间段 | 年龄 | 主要事件 | 代表作品 |
772年 | 0岁 | 出生于太原 | - |
793年 | 21岁 | 中进士 | - |
800年 | 28岁 | 任校书郎 | - |
806年 | 34岁 | 任左拾遗,作《新乐府》 | 《新乐府》《秦中吟》 |
815年 | 43岁 | 被贬江州司马 | 《琵琶行》《长恨歌》 |
818年 | 46岁 | 任忠州刺史 | - |
822年 | 50岁 | 任杭州刺史 | 《钱塘湖春行》 |
824年 | 52岁 | 任苏州刺史 | - |
846年 | 74岁 | 去世于洛阳 | - |
三、结语
白居易一生经历丰富,从寒门学子到朝廷重臣,再到地方贤吏,他始终秉持着“兼济天下”的理想。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关怀。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