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绡一丈绫】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一句出自白居易的《卖炭翁》,是描写一位卖炭老人在寒冷天气中辛苦劳作,最终却只换来“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情节。这句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一、
“半匹红绡一丈绫”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全诗通过描写一位老翁在终南山中卖炭的艰难生活,以及他因官府压榨而只能换取微薄报酬的情节,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半匹红绡一丈绫”指的是老翁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炭,换得的只是价值极低的布匹。这种交易不仅是经济上的不公平,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践踏。从字面来看,红绡和绫都是贵重的丝织品,但在这场交易中,它们的价值远低于老翁所付出的劳动。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居易《卖炭翁》 |
原文句子 | 半匹红绡一丈绫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诗歌体裁 | 古体诗 |
主题 | 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劳动人民 |
诗句含义 | 老翁用炭换取的报酬极低,体现剥削与压迫 |
诗歌背景 | 唐代中期,社会矛盾加剧,百姓生活困苦 |
艺术特色 | 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叙事性强 |
社会意义 | 批判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反映阶级差异 |
三、延伸思考
“半匹红绡一丈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景,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那个时代普通劳动者被轻视、被剥削的命运。白居易以平实的语言,将这一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已大为改善,但类似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