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月光奏鸣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月光奏鸣曲: 是钢琴曲。
2、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1年,又名,《第十四钢琴奏鸣曲》、《#c小调奏鸣曲》。
3、作者把它题献给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迪。
4、当时他们已分手,失恋和耳疾都给贝多芬带来极大的痛苦,作品即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而成。
5、德国诗人莱尔什塔勃听完第一乐章后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皎洁的月光,出版商据此给作品命名"月光",作者自己标名为"幻想奏鸣曲"。
6、不仅因为它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在作品结构上也充满表现了自由、即兴的性质:如速度安排上打破了传统奏鸣套曲快慢乐章的顺序,将三个乐章分别定为慢板、小快板和激动的快板。
7、 第一乐章为三部曲式。
8、乐曲在徐缓的长音和不断流动的三连音衬托下奏出如歌的主题,宁静中隐含着忧郁压抑的情绪,整个乐章充满深刻动人的丰富情感,细腻地表现了内心的苦楚和波动。
9、 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采用了小步舞曲的体裁,曲调优雅轻盈而富有生机。
10、这是一个过渡性的乐章,既与第一乐章的进入做了准备,似乎是瞬间留下的微笑使悲哀的心灵暂时得以解脱。
11、 第三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以奏鸣曲式写成。
12、主部主题如不可遏制的冲突和热情爆发了出来具有戏剧效果。
13、它与第二乐章有紧密联系。
14、但表达的情感迥然不同;副部主题热情洋溢,似从心底发出的申诉。
15、结束部连续的八分音符奏出了坚定的节奏,表现了冲动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
16、进入展开部后,内心激动的程度更为强烈。
17、尾声部分沸腾的热情到达顶点时突然出现缓慢悠长的音调,很快又沉寂下来。
18、在此之后则是更猛烈的冲击,最终结束在两个有力的弦中,仿佛肯定了意志最终战胜悲痛的感情和内心矛盾,从而证明人在同命运的对抗中终将取胜。
19、 名字的传说 据说有一个美好的月夜,贝多芬在野外散步时,忽然听到远处一个幢房子里传来“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如清澈的流水在月光下流淌。
20、他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盲姑娘正在弹奏他的作品。
21、贝多芬大为感动,回来后便写下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并写下“月光”的标题。
22、很遗憾,这段动人的传说只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并不是真实的故事。
23、第一乐章是个幻想丰富,激动思索的乐章,也是贝多芬最杰出的慢板乐章之一,乐章中沉思呻吟以及宁静和缓的流泻情景。
24、有宁静的沉思,有深切的悲哀,也有光明信仰的时刻,有克制住的冲动,也有沉重的预感。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