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生活或工作态度懒散、不求上进,只满足于暂时的安稳和现状,不思进取,也不愿付出努力去追求更好的未来。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和奋斗精神的人。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出处 | 《明史·王廷陈传》:“人情偷惰,得过且过。” |
含义 | 形容做事敷衍塞责,只图暂时应付过去,不求深入或改进。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生活态度或工作态度,含贬义。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马马虎虎、随波逐流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积极进取 |
二、成语使用场景
1. 工作场合:形容员工对任务不负责任,只完成基本要求,不追求质量。
2. 学习环境:用来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满足于及格。
3. 生活态度:指生活中缺乏目标,只图眼前的安逸。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得过且过”反映了部分人在面对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中,这种心态容易导致个人发展停滞,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和职业前景。因此,现代社会更提倡积极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总结
“得过且过”虽然字面上看似轻松自在,但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的表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时,不应只满足于表面的安稳,而应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文章说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常见成语“得过且过”的含义、出处、用法等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语言,力求贴近自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