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什么意思】“提纲挈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处理复杂问题或进行写作、演讲时,能够抓住重点、把握核心内容。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书写和整理方法,形象地表达了对整体结构的掌控能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提纲 | 指提起网的总绳,比喻抓住主要部分或关键点 |
捷领 | 捉住衣领,比喻掌握事物的核心或本质 |
整体含义:
“提纲挈领”原意是提起渔网的总绳,抓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或主要部分,从而掌握全局。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但“提纲挈领”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在分析问题、组织文章、演讲表达中善于抓住重点。 |
例句 | “他在报告中提纲挈领,把整个项目的重点清晰地呈现出来。”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抓纲举目、提要钩玄、纲举目张 |
反义词 | 舍本逐末、主次不分、泛泛而谈 |
四、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写作 | 在写议论文时,作者应提纲挈领,明确论点,避免跑题。 |
演讲 | 演讲者若能提纲挈领,听众更容易理解内容。 |
工作汇报 | 领导在听取汇报时,希望下属能提纲挈领地说明问题。 |
学习复习 | 复习时应提纲挈领地梳理知识点,提高效率。 |
五、总结
“提纲挈领”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避免陷入细节而忽略整体。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日常学习,掌握“提纲挈领”的能力都能大大提高效率和效果。
通过表格形式的总结,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及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