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雷鸣的意思是什么】“瓦釜雷鸣”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楚辞·卜居》:“世并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瓦釜雷鸣,比之于钟鼓。”原意是陶制的锅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比喻平庸的人或事物却表现出非凡的声势,甚至压过有才之人。常用来形容社会中人才被埋没、庸人得志的现象。
“瓦釜雷鸣”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能力不足却喧宾夺主、占据高位的人。它反映了社会中一种不公的现象,即真正有才华的人可能被忽视,而平庸者却因各种原因获得关注和权力。这个成语在文学、政治评论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瓦釜雷鸣 |
出处 | 《楚辞·卜居》 |
字面意思 | 瓦制的锅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
引申含义 | 平庸者喧嚣,有才者被压制;庸人得志,人才被埋没 |
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现象、评价人才与权力关系、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 | 人才埋没、庸人得志、大材小用 |
反义词 | 贤能当道、才俊显达、人尽其才 |
常见用法 | “他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却在会议上大放厥词,真是瓦釜雷鸣。” |
通过了解“瓦釜雷鸣”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社会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