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籴是什么意思啊】“籴”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汉字,但在古代汉语中具有明确的含义。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字的意思。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籴”的含义,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基本含义
“籴”是汉字中的一个形声字,读音为 dí(第二声)。它的本义是指购买粮食,与“粜”相对。“粜”是卖出粮食,“籴”则是买入粮食,常用于古代的粮食交易中。
例如:
- 古代官府在灾年时会“籴粮”,即买入粮食以稳定市场。
- 《孟子》中有“民以食为天”,而“籴”正是保证“食”的重要环节。
二、引申意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籴”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
1. 泛指购买行为:虽然最初专指买粮,但有时也可引申为“购买”。
2. 经济行为的象征:在古代,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因此“籴”也常用来象征经济活动或国家政策。
三、常见用法举例
词语 | 含义 | 出处/例子 |
籴粮 | 购买粮食 | 《汉书·食货志》:“岁有凶荒,则官为籴。” |
籴米 | 买米 | 《宋史·食货志》:“民间乏食,官为籴米以济。” |
籴购 | 购买粮食 |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 |
四、与“粜”的对比
项目 | 籴 | 粜 |
读音 | dí | tiào |
含义 | 购买粮食 | 卖出粮食 |
用途 | 市场调节、政府干预 | 增加市场供应 |
词性 | 动词 | 动词 |
例子 | 官府籴粮 | 农民粜谷 |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籴”已经很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古文、历史文献或特定词汇中。不过,在一些成语或固定搭配中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如“籴粜并行”等。
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中,“籴”仍有保留,但意义略有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总结
“籴”是一个古老的汉字,主要表示购买粮食的行为,与“粜”相对。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的重视,也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dí |
本义 | 购买粮食 |
对应词 | 粜(卖出粮食) |
用途 | 经济活动、政府调控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见于古文 |
引申义 | 泛指购买行为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对粮食的重视 |
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或遇到相关词汇时看到“籴”,可以参考以上内容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