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是什么意思

2025-09-28 12:10:15

问题描述:

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是什么意思,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12:10:15

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汉语中,“谪”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词汇,常用于表示因罪被贬官或流放。在“发闾左谪戍渔阳”这一句中,“谪”字的含义尤为重要,它与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解析: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发闾左谪戍渔阳”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这句话描述的是秦朝时期,朝廷征发平民(“闾左”)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一带)戍边的情景。其中,“谪”字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

二、“谪”的含义解析

在古汉语中,“谪”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词义 解释 举例
贬官 因过失被降职或调离原职 “谪居”
流放 因罪被遣送到边远地区 “谪戍”
指责 对某人行为进行批评 “谪其过失”

在“发闾左谪戍渔阳”中,“谪”指的是因罪被流放,即被朝廷命令去边疆服役。

三、逐字解释

- 发:征发、派遣。

- 闾左:指居住在里巷左边的平民百姓,通常为社会底层,常被优先征召。

- 谪:流放、贬斥。

- 戍:戍边、守卫边疆。

- 渔阳:地名,位于今天津、河北一带,是秦朝的重要边防要地。

因此,“发闾左谪戍渔阳”可以理解为:“朝廷征发平民去渔阳戍边。”

四、总结

“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在文中意为因罪被流放,具体是指朝廷将平民(尤其是“闾左”)派往边疆地区服役。这种制度反映了秦朝时期的严苛统治和对民众的强制征调。

五、表格总结

词语 含义 用法 出处
征发、派遣 动词 《史记·陈涉世家》
闾左 平民、社会底层 名词 古代户籍制度
流放、贬斥 动词 表示惩罚或征调
守卫、戍边 动词 边疆任务
渔阳 地名 名词 秦朝边防重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谪”在该语境下主要表示“被流放”,是秦朝时期一种常见的惩罚和征调手段。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