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原文及翻译】《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悼念阵亡将士的诗作,收录于《楚辞·九歌》中。全诗情感悲壮,语言凝练,表达了对为国捐躯将士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以下为《国殇》的原文、翻译以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
>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雷霆兮惊骇,终歼灭兮敌亡。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二、翻译
> 拿着吴国的戈,披着犀牛皮的铠甲,战车交错,短兵相接。
> 旗帜遮住了太阳,敌人像云一样密集,箭矢纷纷落下,士兵们奋勇向前。
> 敌人冲入我军阵地,践踏我的行列,左边的马被射死,右边的战士受伤。
> 雷鸣般的声响让敌人惊恐,最终全部被消灭。
> 他们确实勇敢又有力量,意志坚强,无法被侵犯。
> 身虽死,精神永存,魂魄坚定,成为鬼中的英雄。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国殇》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 |
出处 | 《楚辞·九歌》 |
体裁 | 悼亡诗/祭祀诗 |
主题 | 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表达哀思与敬仰 |
情感基调 | 悲壮、肃穆、英勇、崇敬 |
艺术特色 | 用词凝练、意象丰富、节奏强烈 |
核心思想 | 死者虽亡,精神不朽,其魂魄仍为英灵 |
四、结语
《国殇》不仅是一首悼念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勇精神的推崇。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生死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