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注释】《幼时记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中的一篇,以清新自然的笔调记录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生活趣事。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孩童时期天真烂漫、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以下是对该文的翻译与注释,并结合内容进行总结。
一、原文节选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二、翻译与注释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余忆童稚时 | 我回忆童年的时候 | “余”指“我”,“童稚”即童年、年幼 |
能张目对日 | 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 | “张目”意为睁大眼睛,“对日”即面对阳光 |
明察秋毫 | 能看得非常清楚 | “秋毫”指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看到微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 “藐小”意为微小,“纹理”指事物的结构和细节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 “物外之趣”指超越具体事物的趣味 |
夏蚊成雷 | 夏天的蚊子叫声像打雷一样 | “成雷”形容声音大 |
私拟作群鹤舞空 | 我私下里把它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 | “私拟”即自己想象 |
心之所向 | 心里想着它 | 指心理上的联想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就好像有几千几只,真的变成了白鹤 | 表现想象力的奇妙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抬起头来看,脖子都僵硬了 | “项为之强”即脖子变僵,形容专注 |
又留蚊于素帐中 | 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 | “素帐”即白色的蚊帐 |
徐喷以烟 | 慢慢地用烟喷 | “徐”即慢慢,“喷以烟”即用烟熏 |
使其冲烟飞鸣 | 让它们在烟中飞舞鸣叫 | 表现对自然现象的模仿 |
作青云白鹤观 | 看作青云中的白鹤 | 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
果如鹤唳云端 | 果然像是白鹤在云端鸣叫 | “鹤唳”即白鹤的叫声 |
为之怡然称快 | 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 表达因想象带来的快乐 |
三、
《幼时记趣》通过描写作者童年时观察自然、发挥想象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境。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儿童时期特有的天真与创造力。
文中“物外之趣”是全文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乐趣的能力。无论是将蚊子比作白鹤,还是通过烟雾创造出“青云白鹤”的画面,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种“物外之趣”不仅是童年记忆的体现,也提醒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应失去对世界的敏感与好奇。保持一颗童心,才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幼时记趣 |
作者 | 沈复(清代) |
文体 | 文言文 |
主题 | 童年生活的观察与想象 |
核心思想 | “物外之趣”——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 |
写作特点 | 语言简洁、富有诗意、情感真挚 |
阅读启示 | 保持好奇心、欣赏生活中的美 |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与美感。